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安徽宣城徽杭古道景区:穿山越岭 古道无言

2023/12/12 9:49:54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徽杭古道贯通皖浙,连接着两座古老的州府徽州与杭州,分南北两条线。南线以歙县县城为起点,经昱岭关通杭州;北线西起绩溪伏岭镇,过逍遥岭至杭州。此行,我选择的是北线。

  伏岭镇位于逍遥岭西部,是徽杭古道进入逍遥岭的入口。徽杭古道北线从这里开始,因此又被称为逍遥岭古道。沿着古道石阶向上攀行,路变得越来越陡峭,也越来越难走。路面宽不过一米,皆为青石铺成。到了半山腰,一边是高耸的峰峦,一边是陡峭的悬崖。悬崖之下,水流湍急。这是流淌在逍遥岭下的一条溪流,河谷又称逍遥谷。谷中怪石嶙峋,巨大的岩石横七竖八堆积在河滩上,像是山崩地裂留下的场景。溪水奔袭在这些乱石巨岩之中,发出巨大的声响。停下脚步,抬头遥看对面的山峦,群峰叠翠,起伏跌宕,有一处飞瀑从山涧奔流而下,如同悬挂在山谷间的一条白练。

  转过一个山坳口,突见一块巨大的岩山压顶而来,给人一种压迫感。此石扁平巨大,形似磨盘,人称“磨盘石”,当地人又称“梦盘石”,为古道上一处标志性景点。距此石不远,另外一处巨石更加令人震撼。高大的岩石挺立在河谷对岸,如同一位头戴盔甲、身着战袍、威风凛凛的将军。此石便是“将军石”,又称“关公石”,当地也有人称它为“镇妖石”,祈求它保佑来往古道的行人一路平安。不少从此经过的徽州人把它铭记于心,寄托思乡情怀。绩溪人、著名水力机械专家程良骏早年途经此处时曾写过一首诗:“远望江南第一关,几多游子泪潸潸。逍遥岩上将军石,何日归来奋力攀。”将军石下有一水潭,深不见底,人称“天池”。据传,明代抗倭名臣胡宗宪被钦点为浙江巡按御史,行走徽杭古道时曾在此洗马,故又称“洗马潭”。

  逍遥岭的关口号称“江南第一关”。此处上依绝崖峭壁,下临溪流深涧,古道从关口穿过,没有其他路可走。关口状若山门,门楣西刻“江南第一关”,东刻“徽杭锁钥”,一旁矗立着一块刻有“径通江浙”几个魏体大字的巨石。相传,“江南第一关”因太平天国“侍王”李世贤率部经过此地,赞其天险而得名。关口原来由四块天然巨石构成,后来遭到破坏,现以巨石复原砌成。此处,古道路面皆在岩壁上凿成,如同悬挂在半空中。

  过了“江南第一关”,连续攀爬一段石级,我已汗流浃背,体乏难忍。身后走过来两位游客,攀谈中得知,他们是浙江温州人,已经是第二次攀爬古道了。见我和同行的摄影师累得气喘吁吁,他们便鼓励说,前面就是茶亭,到那里可以歇歇脚。茶亭是古道上专为行人休憩的地方,也是一个标志性景点。他们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,我与同伴重整精神,继续攀爬。快到茶亭,路遇一方摩崖石刻,在突兀的石壁上记述了脚下这一段古道开发的历史:“圣宋宝祐丁巳六月旦日,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,凿去巉岩,甃成阶级,以便往来,永无危险。至中秋前五日毕工,聊记岁月云耳。”

  摩崖石刻中提到的“大石门胡”,名叫胡润,别名胡旦,据说他是修建逍遥岭古道第一人。胡润家住绩溪大石门,从小就目睹人们攀爬逍遥岭之苦。宋宝祐年间,他依据这里的山势走向和地理环境,出资在陡峭的山崖上修凿出一条山道,大大方便了人们通行。正是胡润的义举,奠定了古道的雏形。

  宋代开凿的道路仅是简陋小道,只能徒步攀行,不能乘轿骑马。修筑徽杭古道的另一位功臣是胡宗宪。他驻杭州多年,常往来于徽杭之间,深感此道艰辛,于是决定扩建古道。据说,胡宗宪养了一条黑犬作为信使。黑犬常常口里衔着他写给友人的信往返于皖浙之间,且不走人们熟悉的道,而是往来于丛林之中。有人好奇跟在黑犬后面,发现它走的路是皖浙间最近、也是最易穿行的。于是,胡宗宪命人沿着黑犬走的路线勘修山道,开山炸石,拓宽路基,铺上石阶,在绝险处构筑栈桥,一条通达皖浙的古道由此而成。

  在一处岩口山坞,我们终于见到方才游人所说的茶亭。茶亭紧挨古道,后有一块大理石碑,碑文字迹模糊,记载着民国时期重修逍遥岭古道的情形:徽商邵在炳、程怀邦、胡商岩等人出资,历时六年,先后募捐招募工匠,伐石筑路,不遗余力,使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变成坦途,并建拱亭以供休憩。后来,徽商胡原堂再捐巨资,并联合上海、南京、芜湖等地徽商,对徽杭古道磨盘石至岩口茶亭路段进行大修,重整了岩口茶亭。由此看来,徽商经古道外出打拼,发迹后并没有忘记这条让他们走出大山的通道。他们出资重修古道,如同乌鸦反哺。正是因为他们的义举,徽杭古道穿山越岭,延续百年,成为连通皖浙的重要交通线。

  立于茶亭,阵阵山风从对面山谷扑面吹来,让人顿感神清气爽。站在亭间举目而望,山峦叠翠,绵延不绝,古道如同一条细线缥缈在山谷间。继续向前,古道要穿过马头岭、蓝天凹、清凉峰,最后才能到达杭州。

  对于徽州人来说,徽杭古道不仅是一条跨越千山万壑的山道,也是一条寻求生存、寻找商机的创业之道。古道无语,却记载着徽商的艰辛。一代代徽商经这条古道走出大山、走出徽州,走向江浙沪等外面的世界。他们从贩运山货,到经营盐茶粮米,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,也成就了一代代徽商的传奇与辉煌。

  时光流转,如今,徽杭古道已不再是皖浙之间的交通要道,而变成一条观光旅游的热门线路。古道上那些斑驳的石阶,像一块块无字碑,记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。

( 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姚中华 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